著名的军事统帅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院士是高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技术专家追求的最崇高荣誉。中国设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简称两院。
了解院士评选标准、学习院士的论文和专著,对于学术进步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鞭策作用。
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家科学院是建立于1660年的英国皇家学会。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1703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任职长达24年之久。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55年,是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现设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六个专业学部。1993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籍院士和外籍院士增选每隔两年举行一次。
中国工程院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现有960名中国籍院士和111名外国籍院士,分布在以下9个学部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农业学部,医药卫生学部,工程管理学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称号均为终身荣誉。年满80周岁的院士被授予资深院士称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评选标准是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主要是指候选人在某工程科技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或在重大工程设计、研制、建造、运行、管理及工程技术应用中,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做出重大贡献;或为重要工程科技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以上各项包括在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方面做出的成就和贡献。相比于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工作单位大多为中国一流高校或中国科学院隶属的各类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工作单位则更显得多元化,包括高校、各类机械重工业研究所、国有企业、医院、民营企业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增选每隔两年在奇数年进行一次。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按增选当年6月30日实足年龄计算)。凡在6年内已被推荐至中国科学院或被提名至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两院合计连续3次的,停止1次院士候选人资格。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公安机关任警务技术职级、国家安全机关任专业技术职级的除外。军队行政干部不作为候选人,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除外。在每次增选中,每位院士最多可提名3位候选人。院士可单独或联名提名。候选人获得3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3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2位。年龄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须获得6位院士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6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4位。年龄超过70周岁的候选人被提名次数仅限1次。80岁以下的院士享有增选的提名权和选举权。
选拔外籍院士首要是为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开始选举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是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或在促进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外国籍专家或学者。外籍院士候选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提名,每位院士最多提名2位外籍候选人,获得不少于5位院士提名的外籍候选人,为有效候选人。每个学部进入主席团会议介绍和评审的外籍候选人不超过3人。中国工程院2021年的外籍院士增选名额为不超过20名。
从近几年的两院院士增选数据看,如果仅观察从有效候选人当选院士的概率,那么两院院士的当选率大致为9%-16%,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其中工程院院士的当选率略低于科学院院士的当选率。近年来,两院增选院士的平均年龄保持在55岁左右。
在院士评选的两大标准中,如何评价论著和项目的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论著包括论文和专著。通常认为,被SCI收录的论著是最为权威的,也是发表难度最大的,尤其是被很多人引用的论著。再细致查看,还需要看有多少论著是一人独撰的、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作为通讯作者撰写的、作为其他名次的作者撰写的,以及论文具体内容的含金量和灌水量。正因为各人之间的论文还不能简单地从收录质量上和数量上分出高下,例如不能绝对地说发表了300篇论文的人的水平和影响力一定比发表30篇的人更高,有些院士候选人对发表论文和专著这两个硬指标有自己的看法。
为了促进中国学者与国外同行的学术交流,提高科研工作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并增加院士出版英文专著的选择渠道,中国工程院与浙江大学合作,设立了专项资助出版基金,资助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国际著名出版平台上出版英文学术专著,向全球发行。这个事情说明了院士出版英文专著不那么容易,还需要资助,有些出版社才愿意出版,更不要说普通教授了。
项目包括学术科研项目和产品研发项目。国内的评奖活动远比国外多,因此获奖确实可以用来证明项目成就的权威性。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科学技术和教育领域含金量极高的奖项。因此,项目是否获奖,在院士评价中是一个比较易用的判断指标,占的分量也很重。因此,科研人员需要高度重视项目和评奖。
院士的论著显然是比较重要的。在SCI和EI数据库中打入院士的名字或学者代码(ORCID),可以很方便地检索到每位院士被收录的论文和专著。由于有些作者的英文名字相同或相近,在检索时可以按照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来筛选,以便快速找到院士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论著。
研究院士们有多少被SCI收录的论著,对于正确评价SCI在科研业绩考核中所应当起到的作用即评价“SCI指挥棒”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有SCI论文和专著当然更好,如果没有,也不必过于悲观,因为有些院士的SCI论文也并不多。而且,发表了被SCI 收录的英文专著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极少。有少数中国工程院院士发表的英文专著是被EI收录的。SCI收录比EI收录更难、更为权威,因此SCI收录的论文和专著的含金量比EI的更高。
需要英文润色,英语润色,就找Wordvice。
| 资源博客 | 学术论文润色 | 学术论文翻译 | 期刊论文润色 | 毕业论文润色 | 论文摘要润色 | 服务费用 | FAQ |